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重庆市全民所有制企业投诉暂行规定

时间:2024-07-22 08:24:0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16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庆市全民所有制企业投诉暂行规定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全民所有制企业投诉暂行规定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府令第49号,1993年2月20日发布,3月1日起施行,1993年2月13日市人民政府第一百二十六次常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全民所有制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受行政机关非法干预和侵犯,落实企业经营权,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认为行政机关非法干预或侵犯企业经营权,可以依照本规则向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投诉,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第三条 行政机关处理投诉,依法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
第四条 行政机关处理投诉,以合法、及时、准确、简便为原则。
第五条 行政机关处理投诉,实行一级裁决制。
第六条 行政机关处理投诉,不受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非法干预。
第七条 市、区(市)县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代表同级政府,负责监督行政机关执行本规则。

第二章 投诉范围
第八条 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认为我市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投诉:
(一)市政府及各级行政机关制发的行政文件,违反《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规定,侵犯企业经营权的;
(二)超越、滥用管理权限下达指令性计划并强令企业执行的;
(三)干预企业投资决策权或者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有重大失误的;
(四)以封锁、限制或者其他歧视性措施,侵犯企业物资采购权或者产品销售权的;
(五)干预、截留企业的产品、劳务定价权的;
(六)限制、截留企业进出口权,或者平调、挤占、挪用企业自主使用留成外汇的;
(七)截留或者无偿调拨企业留用资金,或者干预企业资产处置权的;
(八)强令企业对职工进行奖励、晋级增薪,干预企业录用,辞退、开除职工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九)未依照法定程序和条件任免厂长、其他厂级领导或者干预厂长行使企业中层行政管理人员任免权的;
(十)强令企业设置对口机构、规定人员编制和级别待遇,以及违反法律和国务院规定,对企业进行检查、评比、评优、达标、升级、鉴定、考试、考核的;
(十一)对拒绝摊派的企业进行打击报复的;
(十二)未依照法定程序和条件,阻止或者强迫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的;
(十三)其他非法干预企业经营权,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
第九条 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认为行政机关、财政拨款或补贴的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向企业摊派的,可以依照《禁止向企业摊派警告暂行条例》的规定,向审计机关控告、检举、揭发,不受本规则调整。
第十条 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认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非法干预或侵犯企业经营权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的规定向监察机关举报、申诉,不受本规则调整。

第三章 管辖
第十一条 市、区(市)县人民政府管辖下一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派出机关、本级人民政府各委员会(办公室)及直属局被投诉的案件。
第十二条 市、区(市)县政府各委员会(办公室)管辖其派出机关、归口局或直属授权组织被投诉的案件。
第十三条 市、区(市)县政府各局管辖其派出机关或直属授权组织被投诉的案件。
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将自己管辖的投诉案件,交由区(市)县人民政府或者市政府工作部门处理,也可以直接处理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管辖的投诉案件。
第十五条 处理投诉的机关发现已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受移送机关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十六条 投诉人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机关投诉的,由最先收到投诉书的机关管辖。
第十七条 区(市)县人民政府之间,市政府工作部门之间,因案件管辖发生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报请市人民政府指定管辖。
其他处理投诉的机关因案件管辖发生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报请共同的人民政府指定管辖。

第四章 受理
第十八条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投诉,应当受理:
(一)投诉人、被投诉人明确;
(二)被认为非法干预、侵犯企业经营权的行为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三)有具体的事实根据和明确的请求;
(四)属本机关管辖;
(五)书面投诉。
第十九条 处理投诉机关收到符合第十八条规定条件的投诉,应当立案查处。
第二十条 处理投诉机关收到不符合第十八条规定条件的投诉,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匿名投诉按人民来信处理;
(二)不符合第十八条第(二)项规定的,应在5日内告知其提请有权机关;
(三)不符合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应在5日内通知其限期补正。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未投诉。补正期不少于15日;
(四)不属本机关管辖的,5日内转送有权管辖机关处理,并告诉投诉人;
(五)不符合第十八条第(五)项规定的,作好笔录,当即告知依本规则投诉;
(六)已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不予受理。

第五章 投诉处理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处理投诉,以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为依据。
第二十二条 处理投诉机关审查行政行为时,发现行政行为的依据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相抵触的,在职权范围内依法予以撤销或者改变,无权处理的,提请发布机关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本案审理。
第二十三条 处理投诉机关应在立案之日起15日内不能作出处理决定的,经机关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同意,可以适当延期,一般不得超过30日。
第二十四条 处理投诉机关确认被投诉人的行为非法干预或者侵犯企业经营权的,责令立即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主管人员或者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 处理投诉机关确认被投诉人行为合法、适当的,应当予以维持。
第二十六条 处理投诉机关作出的决定为终局决定,对被投诉人产生约束力。
被投诉人拒不履行投诉处理决定的,处理投诉机关应当按违反政纪对其法定代表人给予行政处分。
投诉处理决定书主送被投诉人,抄送投诉人。
第二十七条 市、区(市)县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除负责承办本级政府处理投诉工作外,对下列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一)发现应当受理或无正当理由拖延处理的,督促处理投诉机关限期受理或处理;
(二)发现投诉处理决定违法的,责令处理投诉机关重新处理或报经同级政府同意予以撤销。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则未尽事宜,处理投诉机关可制定细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则施行中的具体问题,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法制局解释。




1993年2月20日

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批准收取保险业务监管费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计委


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批准收取保险业务监管费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计委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你会《关于收取保险监管费的请示》(保监发〔1999〕14号)收悉。为加强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保证保险监管部门必需的日常经费开支,经研究,批准你会在开展保险市场监管工作时收取保险业务监管费。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同意你会对经国家保险监管机构批准成立的各类商业保险公司和专门从事保险中介业务的机构实施保险业务监督管理收取保险业务监管费。
二、保险业务监管费具体收费标准,由国家计委、财政部另行核定。
三、你会应到国家计委申领《收费许可证》,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到财政部收费票据监管中心购领财政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
四、保险业务监管费属于行政性收费,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的有关精神,暂纳入中央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收入全额上缴中央财政专户,支出由你会按财政部批准的计划以及核拨的资金安排使用。保
险业务监管费纳入中央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管理的具体办法按财政部现行有关规定执行。你会财务管理制度,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五、保险业务监管费支出使用范围。保险业务监管费的开支范围包括:(一)中国保监会(包括派出机构,下同)开办费;(二)中国保监会必要的业务经费开支;(三)中国保监会工作人员经费开支;(四)全国保险市场的信息网络系统购置安装费;(五)与境外保险公司及监管部
门的业务往来及信息交流费用;(六)经财政部批准的其他开支。
六、你会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范围和标准收费,加强财务会计核算,并按财政部规定编报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决算,自觉接受财政、物价、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七、保险业务监管费从1999年1月1日起征收,收费期限暂定为3年。收费期满后是否继续收费,由你会报财政部、国家计委重新审批。



1999年8月17日

孟村回族自治县发展牛羊业条例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孟村回族自治县发展牛羊业条例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1996年6月21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 1996年7月1日公布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饲养与繁殖
第三章 牛羊业投入
第四章 加工与销售
第五章 防疫 检疫
第六章 技术推广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牛羊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牛羊业的健康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县的自然资源和民族特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自治县应充分利用民族、地方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合理使用土地、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为发展牛羊业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
第三条 凡在自治县境内从事牛羊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牛羊业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凡新建、扩建、改建牛羊饲养场、加工厂,筹建前均应当进行科学论证,按项目审批程序报县有关职能部门批准。
第六条 在发展牛羊业生产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乡(镇)人民政府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饲养与繁殖
第七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应支持户养,组织引导规模养殖,发展牛羊生产基地。
第八条 县人民政府应鼓励、支持乡(镇)、村合理开发利用荒碱土地培育种植优质、高产牧草,推广农作物秸杆青贮、氨化技术。
第九条 推广良种繁育,增加良种繁育的投入,普及牛羊改良技术,提高牛羊良种覆盖率。保护良种母畜。鼓励农民自繁自养。
第十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对牛存栏50头以上、年饲养量100头以上;羊存栏100只以上、年饲养量2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应优先、优惠提供饲养场地和饲草地,并提供一定数额的贴息贷款。
规模养殖户优先享受上级有关部门拨付用于牧草种植、青贮氨化、牛羊改良、防疫灭病等各项专项资金。
第十一条 公民养羊实行圈养,大洼和草场地区推行发展家庭牧场。

第三章 牛羊业投入
第十二条 自治县发展牛羊业,实行政府投资、集体和个人投资相结合,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
第十三条 县、乡(镇)财政每年对牛羊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高于同级财政上年收入的增长幅度。投入的资金应当用于更新、改造、发展牛羊业基础工程和服务设施建设等。
第十四条 发展外向型牛羊业,积极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鼓励兴办牛羊生产和产品加工合资、合作与独资企业。积极开展与伊斯兰国家的经济、贸易活动。
对到自治县投资兴建牛羊生产和加工企业的外商,县人民政府应在土地、供电、通讯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条件。
第十五条 县金融部门对规模养殖户所需贷款,实行优惠政策。
县人民政府对国家拨付的农业贴息贷款对牛羊业应给予重点扶持。
第十六条 县财政部门对国家发展牛羊业专项拨款的配套资金,应当按期兑现。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截留、挤占、挪用国家专项拨款。

第四章 加工与销售
第十七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多方筹措资金兴办牛羊加工企业。对兴办的牛羊加工企业不断进行科学技术改造。对牛羊副产品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第十八条 凡经主管部门批准从事牛羊加工、销售的企业,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在场地、财力、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十九条 对从事清真牛羊肉加工、运销的企业,纳税有困难的,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予以减免。
第二十条 自治县建立牛羊商品出口生产基地,具备条件的企业,报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开展进出口经营。
第二十一条 从事清真牛羊屠宰、加工、储存、运输与销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生产经营,尊重回族风俗习惯。

第五章 防疫 检疫
第二十二条 县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牛羊防疫规划、牛羊疫情调查和疫情扑灭。
第二十三条 牛羊业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不断改善卫生条件,防止疫病流行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第二十四条 兽医卫生监督检疫机构,要严格实施辖区内的兽医卫生监督检验。实行定点屠宰、到点检疫。未经检疫不准屠宰、销售。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办兽医站和牛羊改良站,应经县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不准无照生产经营兽药(含饲料添加剂),严禁销售伪劣兽药。

第六章 技术推广
第二十六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完善牛羊科技推广机构,普及牛羊饲养先进技术,开展技术承包,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十七条 畜牧科技部门应指导进行饲料配制、良种引进、改良、防疫灭病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第二十八条 乡(镇)、村每年应从支农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发展牛羊业科技推广。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侵占畜牧科技推广机构的财产。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经营者无证生产、销售兽药(含饲料添加剂),经营伪劣兽药,由县畜牧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收全部兽药和非法收入,并处以该兽药货值金额一至二倍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十九条之规定,截留、挤占、挪用用于发展牛羊业各项资金或侵占房屋、财产者,由县、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归还钱、物,并对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畜牧、兽医、卫生监督部门管理人员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牛羊业生产造成损失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6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