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铝型材、铜管材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时间:2024-07-25 16:27:4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6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铝型材、铜管材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铝型材、铜管材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质检函(2001)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根据国务院赋予我局管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职能,为加强生产许可证统一管理,更好地做好生产许可证工作,现就铝型材、铜管材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国家继续对铝型材、铜管材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
二、企业申请由各省(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受理。
三、经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决定设立“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铝型材、铜管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简称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铝型材审查部或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铜管材审查部)。审查部设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审查部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派人共同组成。负责铝型材、铜管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的有关事宜。
具体职责为:
1.起草《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
2.负责对《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的宣贯;
3.审查汇总各省(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受理的生产企业申请;
4.负责组织对生产企业生产条件的审查工作;
5.汇总对企业生产条件的审查结论和各检验单位对产品质量的检验报告,将经审查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名单,报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6.将生产许可证证书寄送有关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7.对企业更名材料或补证企业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报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8.负责收集总结行业质量状况,定期向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9.承担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事宜。


2001年5月8日

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2008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

中国地震局


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2008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


  现将《中国地震局2008年立法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认真贯彻落实,积极推进地方立法工作。
                          二○○八年二月二十日



中国地震局2008年立法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完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推进防震减灾依法行政,结合防震减灾工作实际,制定中国地震局2008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如下:
  一、法律(1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修订。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陈建民局长、刘玉辰副局长的亲自指导下,《防震减灾法》修订的各项工作得到顺利推进。国务院将《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审议列为力争2008年内完成的重点立法项目。按照立法程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组织开展立法调研活动,广泛听取各地、各部门的意见。组织由相关行业专家和法律专家组成的专家论证会,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针对相关部门对法律修订案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部门协调。由震害防御司(法规司)负责加强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沟通,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开展《防震减灾法》修订案的审议工作,力争上半年通过国务院审议,报全国人大。下半年,配合全国人大法工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做好《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的审议工作。
  二、部门规章(1件)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暂定名)。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的管理,促进行业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使之能够更好地为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服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地震科学数据的汇交、应用、共享等予以规范。由监测预报司负责起草,于上半年完成规章送审稿的起草工作,震害防御司(法规司)负责审核,年底前报局务会议审议后发布实施。
  对列入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项目,起草工作部门应当根据立法工作的要求,抓紧工作,密切配合,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立法调研、专家论证和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请各单位积极配合,献计献策,共同做好立法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要根据当地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加强立法可行性研究,确定立法项目,加强与当地人大、法制部门的沟通,积极推动地方立法工作,为推进地震系统依法行政提供有力保障。

福建省保护地震台站观测环境的规定

福建省政府


福建省保护地震台站观测环境的规定
福建省政府


规定
第一条 为提高地震观测、预报和科学研究水平,保护地震台站的观测环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地震台站的选址必须严格按照《地震台站观测规范(试行)》的要求,认真做好技术论证工作。新建地震台站的台、站址(以下简称台址)必须征得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并报省地震局审查批准后,方准施工。
第三条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的保护:
(一)对地震台站正常工作有影响的建设工程,必须在《地震台站各观测项目距主要干扰源最小参考距离表》规定的范围以外选点施工;
(二)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移动、破坏地震台站架设的电力、通讯线路及观测设施和野外观测所埋设的重力、地磁、形变测量等各种标志,以及水动态观测井点、钻孔及其水源;
(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地磁观测房到地磁方位标的观测通道上建造建筑物和栽种高于一百二十厘米或生长后超过一百二十厘米高的农作物及其他植物,不得在观测通道上堆放高于一百二十厘米的物品。
第四条 地震台站的台址应长期保持稳定。确因国家工程建设需要或军事上特殊需要,必须搬迁已设地震台站的,应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应先与省地震局协商,征得同意后,由双方共同选择新设地震台站的台址;
(二)新设地震台站台址选定后,由建设单位负责办理新建地震台站有关的征地手续;
(三)为保证新设地震台站测量数据的延续性,建设单位应在新台站建成,经地震台站对新、旧台址所取得的测量数据对比观测一年后,方可在旧台址处或其附近动工建设。
建设新台站以及旧台站搬迁所需的全部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五条 违反本规定搭建的建筑物必须限期拆除或迁移,不符合本规定种植的农作物或其他植物、堆放的物品应当迁移,随意移动、破坏地震台站设施的必须恢复原状,或责令其赔偿损失。
对违反本规定的个人或单位,地震台站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向该单位或其上级机关提出处理意见,由单位或上级机关对直接责任人员和有关领导人予以行政处分。
第六条 违反本规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条 本规定由省地震局负责解释。
第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表:地震台站各观测项目距主要干扰源最小参考距离表
---------------------------------------
| \ 距 \观 |测 震| 地 磁 |
| \ 离 \ 测 |烟记录, |------------|
| \ (米) \ 项 |水 平 向| | |
|干扰源名称 \ \ 目|五 万 倍|Ⅰ类台 |Ⅱ类台 |
|------------------|-----|-----|------|
|1公路 |1000 | 100 | 70 |
|------------------|-----|-----|------|
|2铁路 |2500 |1000 | 1000 |
|------------------|-----|-----|------|
|3地下铁路 | | 实测 | 10000|
|------------------|-----|-----|------|
|4无轨电车 | |5000 | 5000 |
|------------------|-----|-----|------|
|5水库:中、小型 |1000 | | |
|------------------|-----|-----|------|
| 大型或湖泊 |5000 | | |
|------------------|-----|-----|------|
|6中、小河流 |1000 | | |
|------------------|-----|-----|------|
|7采石场 |2000 | | |
|------------------|-----|-----|------|
|8工厂:重机厂 |3000 | | |
|------------------|-----|-----|------|
| 拥有1000吨钢铁的工厂 | |1000 | 1000 |
|------------------|-----|-----|------|
| 拥有10000吨钢铁的工厂 | |2000 | 2000 |
|------------------|-----|-----|------|
| 有游散电流干扰的工厂 | |实测 | 实测 |
|------------------|-----|-----|------|
|9发电厂:2万千瓦 | |500 | 300 |
|------------------|-----|-----|------|
| 20万千瓦 | |5000 | 2000 |
|------------------|-----|-----|------|
|10高压线:3万伏 | |300 | 100 |
|------------------|-----|-----|------|
| 11万伏以上 | |1000 | 500 |
|------------------|-----|-----|------|
|11大型电话交换台 | |500 | 200 |
|------------------|-----|-----|------|
|12广播线接地 | |1000 | 1000 |
---------------------------------------

---------------------------------------
| \ 距 \观 |测 震| 地 磁 |
| \ 离 \ 测 |烟记录, |------------|
| \ (米) \ 项 |水 平 向| | |
|干扰源名称 \ \ 目|五 万 倍|Ⅰ类台 |Ⅱ类台 |
|------------------|-----|-----|------|
|13发射台:50千瓦 | |500 | 500 |
|------------------|-----|-----|------|
| 100千瓦 | |800 | 800 |
|------------------|-----|-----|------|
| 150千瓦 | |2500 | 2500 |
|------------------|-----|-----|------|
|14一般建筑物及生活区:大型房屋 | |100 | 100 |
|------------------|-----|-----|------|
| 平房 | |30 | 30 |
|------------------|-----|-----|------|
| | | | |
---------------------------------------
说明:本附录摘自《地震台站观测规范(试行)》的有关部分,今后《规范》
如有变动以新《规范》为准。
其它观测项目避开干扰源的要求,见《规范》。



1986年7月14日